就让他们用?
就让他们用!
黛玉几乎不敢置信的看着宝玉,一时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。
成婚这几年,只要黛玉不在宝玉面前念叨铺子的收益,住所的拥挤,下人们的偷懒等等杂事,两个人的感情一如婚前那般。今天我给你采一支梅花,明天你耍耍小性儿,嬉笑怒骂的也算甜蜜。而这两年黛玉又把多半的精力放到了自家儿子身上,所以虽然知道宝玉性子依旧,却没想到竟然真的一丝一毫的长进都没有,似乎荣国府的衰败,大房二房的分家,一大家子十几口挤在一个小院落里都从来不曾发生过。
瞪了宝玉半天,黛玉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,转身走了出去。罢了罢了,又不是不知道他的性子,何苦自寻烦恼,总归想办法把钱留住就是了,他既然不管太太她们取用,自然也不会理会她如何花用。
转过天,黛玉就在离黛可家三条街的地方买了个三进的宅子。不是她不想离黛可更近些,只是黛可家是御赐的宅子,周围住的自然也都是有身份的人,像宝玉这样的白身根本没有资格在那条街上买房,就连如今这套宅子也是千难万难才拿到手。
买房子可以低调,重新装潢就没那么容易隐藏了。看着一个个才买、管事进进出出,别说二房,连大房那边都知道黛玉在外面又置办了个宅子。
大房自然是乐观其成,分了家之后两房还在一个宅子里住着,各种的不方便。别看落败了,可总归还是有交际,上门的客人总有那么些存心给人添堵的,一句'仿佛见到二老爷路过'就让周围不清楚内情的人看大房的眼光多少起了些变化。
如今大房好不容易有些起色,巴不得二房赶紧搬走,若不是囊中羞涩,恨不得送些银两过去让黛玉抓紧时间收拾宅院。
可二房的人心里却清楚,这宅子黛玉买来可不是给一家人住的,否则再怎么不懂世事,也会跟王夫人商议一下宅子的选址。偏偏黛玉花的是自己的嫁妆,其他人再着急却也没资格过问,只能眼睁睁看着黛玉流水一样的银子使出去。
宅子一收拾好黛玉就带着孩子搬过去'小住'。宝玉独自一人住了几天,总觉得少了些什么。被小厮一提醒才发觉已经好几天没见过黛玉,再一打听,原来黛玉'旧病复发,去了别院修养'。
宝玉也没多想如今二房早已捉襟见肘哪儿来的别院,只一听黛玉生病,便急急的只带了贴身小厮赶去探望。这一去,足足小半年没回荣国府。
黛玉那宅子虽然不大,修葺的却极为精致。尤其是留给宝玉的院落,活脱脱是怡红院的翻版。宝玉这一住下便乐不思蜀,若不是临近年底,黛玉劝着,怕是连年节都不肯回去。
二房这小半年不是没打过一起搬过去的主意,可谁也不敢保证黛玉这'病'到底是不是借口。要知道也就是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压着没人敢说,其实谁不知道身娇体弱的林姑娘得的是痨病。大夫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过,这病必须好好养,一旦复发可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儿,会传染呢!派去打探消息的婆子可是说了,那宅子里见天儿的请大夫,药渣也是一盆盆的往外倒,这万一是真复发了,搬过去岂不是把命给搭上了?
两边就这么僵持着,看似没分家,实际上只有一个宝玉在两边跑,其他人慢慢完全断了往来。到后来宝玉嫌弃每次一回荣国府袭人就在耳边念叨太太的辛苦,加上惧怕贾政,索性连年节都再不回去。
虽说外面不少人都鄙夷宝玉不孝,可他别说没有官职在身,连个进士都不是,除了被骂两句,别的一点损失都没有,加上本身就不是正经的读书人,竟是连被指着鼻子骂也不在意,反而是黛玉更介怀。
后来黛可开导了黛玉几次,连黛玉也放开了。小两口就住在外面的宅子里,偶尔跟黛可串串门子,宝玉维持他的天真,黛玉教导儿子,过得滋滋润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