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上朝的人很多,基本上也就能看得清前面的几个,后面也看不出来谁是谁,但是其中夹杂着一个身穿奇装异服的陌生人,还是很显眼的。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
异族人上殿必有所奏,李泰只是扫了一眼而已,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好奇心。李治倒是盯着那人看了半天,大殿上多个突厥人感觉有点怪怪的。
李世民上殿来向下扫视一眼,便笑吟吟的唤了声:“青雀。”
李泰闻声抬头,不应该齐公公先喊那句固定的台词才对的嘛,他微微一愣,李世民又吐出两个字:“听诏。”
李泰赶紧站起来,躬身一揖,朗声应道:“是。”
齐公公从袖子里抽出一份诏书来,所有的人都竖起了耳朵,李泰上次来上朝就接了个太子印,第二天就跑了,严格的说今天才是李泰以太子身份第一次正式参政。
对,就是参政,李泰从被诏封为太子那一天开始,皇帝就正式宣布了太子要参政,而不是听政和议政。
听政就只是听,没有提建议和参与讨论的资格,听政就是在大殿上听,一般都是站着听政,李泰也是借李承乾有足疾的光,在长孙无忌的提议下他才混了把椅子。m.
如今的李治就是听政,也算是借了个光,在太子二哥的求情下混了把椅子。
议政一般是在两仪殿,也就是可以参与到小朝议当中了,在听之余还可以参与讨论,可以提建议但不能拍板。
李治现在可以去两仪殿听政,还不能议政,李恪、李佑都曾有过听政的经历,但都没混到两仪殿听政。
李承乾这个前太子也从来没有到过参政阶段,参政就不只是听和议那么简单了,而是有了一定的决策权,有些事情是可以直接拍板的,具体什么事情可以,这个松紧度由皇帝掌握。
长孙无忌力挺李治当太子,正是担心李泰当了太子就会直接参政,太子掌了实权,势必会分走原本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权力,太子要分的不可能是小官的权力,分就分顶尖大人物的权力。
分权还是小事,最主要的是李泰跟他政见不合,李泰老惦记着要削弱士族的力量,扶植庶族上台,这是直接捅长孙无忌的后腰。
他当然接受不了李泰当太子,奈何他终究是低估了李泰在李世民心里的位置,李世民也不是个好摆布的君主,他表面随和,其实他耳根子不软,他有他的主意。
李世民在立太子这件事上,不需要听任何人的建议,他对李泰的考查已经细致入微到令人发指了,他怀疑试探李泰没有一万次也差不多有一千次了,若不是李泰层层过关,李世民不可能心如铁石。
“诏皇太子李泰知左、右屯营兵马事……”齐公公喊出个标题来,顿时全场都炸了,虽然没人说出一个字来,“唏嘘”之声都刮出一阵风。www.
李世民即位之初,便在玄武门设立了左屯营和右屯营兵马,如今他下诏让太子掌管左、右屯营兵马事宜,屯营大将军以下的官员都要听从太子的指挥。
这是妥妥的实权,兵权在握才是真的底气,而且这兵权是直接管控皇宫大内的禁军,可见皇帝是对太子信任到了什么程度。
这基本上就等于在告诉李泰,你什么时候想上位就直说,我做好当太上皇的准备了,你不用政变,刀把都递到你手里了。
李泰的心也跳得扑腾扑腾的,李承乾当初只有东宫六率,而自己多了一个“百骑”又多了一个左、右屯营。
东宫十率府,其中有六率掌兵,共有两万左右的府兵,都是保护东宫和随太子出行的仪仗。
“百骑”不是府兵,是从官户中选拔出来的,属于首次开创了士兵招募制。这个“百骑”就是太子出行的护卫队,专用的仪仗,也是战力最强的禁军。
左、右屯营是设置在玄武门左右的军事力量,纵观整个大唐,四个皇子在玄武门发动政变,三个都成功了,可见这个位置有多么的重要,这是直指皇宫心脏的大门。
李世民知道现在朝中还有人对李泰持怀疑态度,总有些贼心不死,他就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清楚一个事实,那就是李泰这个太子是实打实的储君,不该有的小心思,该收的都趁早收一收。
李泰躬着身子,静静的听着,齐公公读完诏书,他屈膝跪倒,叩头称谢:“谢父皇笃信之恩。”
“龙门石窟佛像造的甚好,深得朕心,尤其药方洞更是千秋利民之举,功劳所在,当有所赏,不必多谢。”
李世民这理由找的真是牵强,一点都不漂亮,佛像造的好就可以赏内宫兵权,那要是把整个洛阳都刨了,全造上佛像能不能赏个玉玺?
李泰磕个头,起身坐好,这时齐公公才高声喊道:“有本早奏,无本散班!”
&nbs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