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458 兵者,生产力也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说书听就不好解释了吧。这哪儿是来当兵的,整个就是富家子弟逛街嘛。

    “此间乃是学堂,有教官负责教授新兵识字和数术。都不是啥高深的学问,只要能认得百十字,会简单计算时间和路程即可。

    朕将来还打算专门请先生教兵将们读些圣贤书,光会打打杀杀不成,多听一些圣贤教诲,到了战场之上肯定能多杀几个敌人。”

    看到诸位大臣又是满脸的疑惑,洪涛干脆也不等他们出言询问了,先开口定性吧。你们不是啥事都喜欢往圣贤书上靠吗,成,那咱就一起靠,看谁敢说不好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汉人并不畏战,也不怕死,之所以总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袭扰,还被抢了大统位置,除了缺少马匹之外,最关键的问题不是身体,而是利益。

    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,使得他们的日常活动就和行军作战差不多。南下与汉人作战不光不是苦活儿,还能抢到不少贵重物品,所以积极性比较高。

    汉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视当兵为低贱,家里但凡有口吃喝就不愿意从军。而打赢打输与士兵们没太大关系,北面更没啥可抢的,从骨子里没有作战的意愿。

    以洪涛在宋朝的经验,只要能给士兵们吃饱、穿暖,他们就有可能为了将领出力。再能给足了工资,他们就愿意为朝廷冒生命风险。

    如果在吃饱穿暖和足额工资之外,还能让他们得到社会地位并蒙荫后代,士兵们就会心甘情愿的为国捐躯。即便明知道不敌,也会高喊着二十年之后还是一条好汉与敌人死战到底。

    打造一支强兵就这么简单吗?没错,就这么简单。可是历代朝廷为什么都不这么干呢?是古代皇帝和官员们的脑子都缺点啥吗?

    以洪涛的经验判断,古代皇帝和官员们一点都不傻。自己懂的他们几乎都懂,之所以没有这么去做,原因只有一个,生产力水平太低,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想法。

    在传统观念中武人是粗鄙不可信的代名词,没有外敌的时候,武力集团往往会不顾礼法驱兵作乱,陷国家于兵祸之中,其惨烈程度往往比外患还高。

    为什么会这样呢?原因很简单,大部分武人没受过教育,脑子里没有那么多想法,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,往往因为一时不快就大打出手,对社会稳定颇具破坏力。所以从古至今,世界各国一直都在寻求以文御武之道。

    那能不能让武人也接受教育呢?如果没有穿越人士快速提高生产力水平,答案是不可能。学习基本都是脱产的,没几个人能做到一边下地种田一边读书不辍。

    而耗费了多年时间和钱财读书的人,又不愿意去当兵,性价比太低了。一边当兵一边学也不太可能,光是训练各种冷兵器作战技能每天就能把人累个半死,哪儿还有精力去学习。

    所以想做到让士兵读书,必须先提高生产力。使用热兵器作战,也是生产力提高的一种表现。与冷兵器相比,热兵器的训练量就没那么高了,完全可以抽出时间读书。

    读书多了,道理知道的多了,眼界开阔了,除了能避免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随便当枪使,还可以为自身找到退路。将来退伍之后不光不会成为负担,还能成为家庭的顶梁柱。

    没有了后顾之忧,当兵就会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;选择的人多了,待遇高了,军人自然而然就不再是低贱的代名词,进而就有了更高的追求,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力。

    另外古人养一支常备军是非常困难的,几万、十几万青壮整天不生产光消耗,对任何一个朝廷来讲都是极其沉重的负担。可他们又没能力用军队获取利润,想减轻负担只有一个办法,打压军人,降低待遇。

    可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,洪涛有办法用军队去获取利润。当打仗不再是败家,反而成为致富的工具时,不用任何人教,古人都知道该怎么做,也乐意去做。随即,能赚钱的军队就成了香饽饽,军人的地位和待遇也就会水涨船高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这些道理光靠说是没用的,必须要演示给古人看。一次不成两次,估计超不过三次他们就会幡然醒悟。但在这之前只能忍辱负重,在一片反对声中顶住巨大的压力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