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三六章【爱的赞歌】
这些日子,新村特色旅游的推进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,孵化基地内仍静悄悄的。
丁文一脸疲惫地探出池棚,迎着朝阳却充满喜意。
功夫不负苦心人,第一批18尾雌亲鱼和27雄亲鱼被送入淡水池内,昨夜终于有了动静。
在理想状态下,一尾雌鱼可产16000余枚鱼卵,能否让湟鱼苗成功孵化并多数成活,有待进一步论证。
楚婉玉不愿打击某人,湟鱼论养殖的价值不如大黄鱼,市场上一斤不过五六元,够不上大黄鱼价格的一个零头,论真的话,还不如养殖草鱼、鲢鱼,因为这些鱼种好管理。
不过九号池子里不知何时添加数十条花鳗鲵,楚婉玉感到奇怪。
原来,逃走的花鳗鲵“飞”到了山坳子水库里,丁文也是偶然才发现“鱼路”,这不逮回七八十条。
“阿哥,吃饭喽。”
丁文“啧”一声,这嗓音不去唱歌,可惜了。
深秋的早晨,有些凉意,草尖上的露珠在朝阳下,晶莹闪烁。
蛇獴一家子听到小玉唤声,大大方方从所刨的洞穴探出头来,做为一家之主的雄獴,直立身子,四周张望,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咆哮出声,做出凶恶状,因为雌獴又有了身孕,缩在它们的窝里。
“小玉,阿叔昨晚叨着要回去,今天没再提起吧?”喝了碗稀粥,丁文就懒在桌旁。
小玉说阿叔心里不平衡,桑家坞能把海滩填出一条新路,为什么山村的路还那么难走。小湾山村快成了昔日的桑家坞。
想致富,先修路。那截山路俨然已成楚阿叔的心病,他既然提出来了,估计老章头断不会袖手旁观。果然,小玉接下来说她的章阿叔去打听修路的事。
“小玉啊,等明年吧,咱们手头宽裕后。修这么一条路并不是难事,方便大山里的乡亲们进出。”
“阿哥你也有同样想法!那我赶紧告诉阿叔去。”
看着小玉离去时轻快的步伐。丁文枉自嗟叹,多点开花让资金捉襟见肘噜,那条沙滩路暂时不急,毕竟八字还没一撇。
一顿电话铃响起,丁文接起一听。是俞有福的。
俞有福因为鱼儿长势好到了快要收成的时候,当地几个鱼贩子都把价压得很低,打电话来求援。
有了桑家坞鱼料加工厂的湿料颗粒,俞有福家的大黄鱼生长得快,却陷入量涨价低尴尬局面。这些鱼贩子真狠,虽然那是网箱养殖出的大黄鱼。却养殖在岩屿岛附近清水潮里,口味方面肯定接近野生,口感稍差而已,他们收走后肯定卖出野生大黄鱼的价。
丁文宽慰俞有福后。当即与小五他们说明这个情况,把俞有福的电话留给小五自己联系。
想想自己的渔场,从原来的几亩池塘到现在大规模产业,有了老章头他们合作相助,这一路走得相对稳当些,不象俞有福这些养殖了半辈子鱼的鱼农,到头来还是鱼贩子掌握主动。嗯,应该坚决走自己特色的路子。
湟鱼的市场价格。丁文不会不知道,但那是原产地的售价。由于产量的问题,有哪位鱼贩子蚀本将这鱼从青海转运出来?
丁文从桌旁起身。舒展全身筋骨后,巡过几个池子,又步向九号池棚。
九号池边蹦达着十几条,有的正翕合着腮,奄奄一息。
丁文小心翼翼盛起这些亲鱼,连忙送它们入咸水池里。
其实,亲鱼的本能行为总令肃然起敬,花鳗鲵、大章鱼和现在的湟鱼都是如此,那些洄游到桑家坞近海的鱼群何尝不是如此?万物有灵,亲鱼的呵护如一曲爱的赞歌,在此诠释得淋漓尽致,因此小章鱼出生不久后,丁文让人把这些生命的小精灵送回大海,并非无法养殖。
身为养殖户,丁文有时显得感性。
在青海湖的湟鱼,由于近年淡水枯竭,30余条的淡水河如今仅剩个位数,虽然地方政府设立许多引流站,但生存环境日趋严峻,亲鱼们仍要搏流而上,进入淡水河中,哺养它们的后代,然后再折回青海湖。
十几条亲鱼经人工回归咸水池内,也许找到适合生存的水环境,虽虚弱但暂无生命之虞。当丁文连忙喂下湿颗粒饵料,看到它们开始摄食,嘴角不禁泛起笑意。
这些饵料不是来自鱼料加工厂,而是丁文自己精心制造,特地为亲鱼们准备的。
*****
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