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四章 雪中绿意
大舅做事总风风火火。
丁文漫不经心地应了声,却见大舅妈叫桑木兰捧来一碗清炖鲈鱼。
一大早吃这...待看手表,却是不早了,上午十点二十五分。人说吃鲈鱼能帮助伤口尽快愈合,大舅妈还真上心。其实,昨晚伊回到桑家坞,戒指渗出的那种气,丁文自己也无法描述,只觉得头上的伤口处如蚁噬,麻麻酥酥痒痒的,还好带点薄荷一样的凉意,不然可真的要抓破了头皮。
喝下一口鱼汤。嗯,稍偏咸了些,这样可以压腥,似乎还有姜片和蒜头味儿。
北宋名家范仲淹曾诗: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。可见鲈鱼之美,从古至今早已脍炙人口,只要不怕腥,吃起来的确够鲜美。若怕腥的,可以用辣椒欺骗口舌,但此举无疑失去了原汁原味。
当然,现在不是鲈鱼的时季,有道是“秋风起,三蛇肥,鲈鱼美,鲮公摆摆尾”,看来秋季的鲈鱼最是肥美。但现代的养殖却打破这句民谣的常规了,因为工厂化养殖早把时季打乱,反季节的果蔬、鱼类寻常可见,因此想吃肥美的纯天然鲈鱼,还得多注意一下时令哦。
喝下了一碗鲈鱼汤,丁文又要一小碗稀米粥,算是漱去口中腥味。
桑木兰和大舅妈开始到各个房间扫尘,而丁文溜达到了温棚中,见到虞翠花在原池边测水温,招呼一声便借机说了楚婉玉的想法。
虞懭没来由地叹口气,说自己知道啦,小玉在昨天就打电话催着早点回小湾村,只是问了丁文,正月去不去小湾做客?昨天如果不急着回来,常知伟恰好从粤省回乡,兴许能碰到一块也说不定。
丁文对小湾村印象不差,就是有了上次喝醉的经历,下次去的时候估计再也不敢放开,支支吾吾回了虞翠花,如果有时间的话会去的。
温棚里的温度在十二度左右,有点儿闷。丁文从池中盛了一瓢水,拿到温棚外细细观察,水色有点儿深了,又掀了帘子回到温棚就问,“虞姨,咱们啥时候换的水呀?”
冬季,虽然万物枯槁,水生植物几乎难见,但自己的鳗池有些特异,不能按照寻常的方法。一方面有了青石的作用,水生浮游植物和鳗苗一样快速生长是可以预见的;另一方面,自己每池饲养的花鳗苗数量超多,所以更要保持水中的氧气。
“有四天没换水了,要不中午更换一半的量?”虞翠花见丁文在池子四周又俯身瞧了瞧。
“这次换多一些,三分之二的量。”丁文迟疑之后说,“要不,中午等我回来,咱们一起办这事。”
“怎么?不相信我。”
丁文嘿嘿地笑,知道虞翠花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,便说:“虞姨您还是收掇一下,早点带着老章回去过年。嗯,您看这次回去要带些什么的海货呢?当然,养殖场里的梭子蟹多带几箱回去,叫小行和石头一定得下山接你们。”
虞翠花盯着丁文温和地笑,那眼神似乎有点儿特别,“小玉就惦记着那青红酒和海蜇皮。”
这个楚丫头还真会捡,自己的青红酒和变异坛紫菜可是世界上独一份,有钱也没处买。一想起那晚哭哭啼啼的样子,心里还是有点儿搁,丁文扬了手就答应。
“昨晚听老章的电话,那个买鳗苗的人在这一两天会来桑家坞,这岭南人做生意真地兢业呀。”虞翠花跟在丁文后面到了其他的温棚中,边走边说了这事。
“那敢情好!最好他们能多买点,免得来年秋季养到成鳗时,这点儿的地方养殖密度超标太多了。”
这样的行内话,虞翠花自然能懂。不象草鱼、鲢鱼、鳙鱼它们的食性和生活水层各不相同,可以混养,养殖密度大些无妨。而花鳗鲵属于凶猛肉食性鱼类,在养殖空间或食物不足时,可能导致相互残杀,在自然界算优胜劣汰,但对养殖业来说是没必要的经济损失。
怎么办?只能通过多换水或通过水的流动,以保持水中的氧气;饲料尽量做到“水饱”。
“虞姨,您还是劝下小玉,桑家鱼庄明年还得在省城开起来,她最好呆在省城,女孩子家一个人到外面闯,挺难的。”丁文戴着毛线帽,说这番话有那么点老气横秋,好似历尽沧桑的老头,虞翠花好气又好笑。
“不看,到会客室去!”
说走就走,看着丁文懒散的背影,虞翠花终于啐了一声,“臭小子,占了便宜还卖乖。”
原来小玉打电话来的时候,楚叔在一旁特地交代,叫丁文正月再到小湾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