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复核、审核进度很快,没有拖延,当吏部将整理好的功劳簿上呈后,宇文温让中书省枢密院核对一遍,自己再“抽查”。
为的是对将士们负责,立了功的人,就一定要奖,没立功的人则不能占便宜,这就是赏罚分明。
周国的勋位,如今也是十二阶(转),最高一阶是上柱国,但很可惜,此次大战,并没有士兵立下奇功,如同木兰那样“策勋十二转”,直接从普通士兵变成上柱国。
不过,“赏赐百千强”是必须的。
最好的赏赐,除了爵位、官职、勋位,就以实物中的土地最受欢迎,然而,当大规模对外战争越来越频繁时,土地是必然不够分的,那该怎么办?
用各种“优惠政策”来填补土地不足造成的“赏赐空白”,譬如减免税赋,或者多发放钱财。
但是,现在有了科举,若仔细算一笔账,从军上战场、用命换军功,好像不如读书考科举争取考试当官来得划算。
毕竟科举考试三年一次,考不中还有机会“再来一次”,可上了战场,命就只有一条,一不留神人就死了,哪里还有机会“再来一次”。
读书备考科举,不会让人断手断脚,眼瞎耳聋,但打仗会。
读书,可以和家人在一起,当兵却“忠孝两难全”;赶考,考中考不中,人都能好好的回来,上战场却不一定,家人每日都要提心吊胆。
所以,若是天下承平日久、科举制度逐渐完善,人们适应了科举入仕,那么投笔从戎的“性价比”会越来越低。
当然,不是所有人都能读书,但如今工商业的发展迅速,读不了书,可以去务工、做小买卖,一样能过得不错,而不需要从军卖命。
于是,长此以往,“尚武”之风必然逐渐转衰,当兵不再是良家子的优先选择,甚至还会有“好铁不打钉、好男不当兵”的情况出现。
这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,但即便在后世,如何提升军人社会地位依旧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,所以,他只能根据现状,进行一些调整。
借着此次大战过后对将士们的奖赏,实行一些新措施,将军人的地位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升。
此次的奖赏之中,除了爵位、官职、勋位、钱财、各类“优惠政策”之外,多了新的内容,其中之一就是“科举加分”。
立了军功(一定功劳以上)的军人,无论是将是兵,按照功劳大小,其子(不分嫡庶,不限人数)参加科举考试(殿试除外)时可以加若干分。
当然,考虑到公平性,加的分数不会太多,但足以让其子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科举战场上获得像样的助力。
至于其他措施,效果有待观察,但都有同样的一个目标,那就是提升军人的待遇,让投笔从戎对于人们依旧有吸引力。
宇文温看着几本厚厚的功劳簿,仿佛看到了无数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身影,看到了将士们那满怀期盼、等着朝廷赏赐的脸庞。
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强大的军队,而这样的军队,其士兵不能是地位卑微的贱民,待遇必须过得去。
但也不能是五代的跋扈牙兵,所以军人待遇方面要把握一个度。
原则就是赏罚分明,尤其“赏”这方面,一定要舍得花钱。
立了功就得赏,功劳大,奖赏就得丰厚,让当事人和旁观者都觉得上战场玩命确实“划得来”,不然谁还会当兵、上阵厮杀,真不如在家读书考科举,或者务工挣钱过小日子。
道理是这么个道理,可发奖赏的钱财是要财政出的,“赏赐百千强”之后,财政的压力就大了。
想到里,宇文温不由自主挠头。
钱赚得多,花得更多,若没有钱,什么都免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