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五章 回信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这中秋宴虽说是已经完了,但不论是柳青衣的那曲《春江花月夜》,还是苏轼的那首《水调歌头》,亦或是白行简那卷超然的行书,还是中秋月圆上京百姓赏月时,偶然看到的周琴大家的烟火,都成为第二天下到贩夫走卒,上到王公大臣的口中津津乐道的事情。建平六年的中秋宴已经留在了世人的心里。

    尘土终归尘土,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。平民百姓的饭还要吃的,李群的书也是要教的。经过的昨晚的诸种事情,李群也想通了,既然无法回去,何不在景国留下脚印呢?昨日的晚宴李群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风雅的国度。对这里自由开放的民风十分赞赏,觉着大有可为。这个年代真如盛唐一般,上至皇帝,下至周琴等大家,都是兢兢业业,可有些东西是超越时代的,他们无法看透,自己也愿意为这盛世增点光辉,让这盛世之风延续下去,也不至于丧于外人之手。

    自从《格物》刊行天下,就得到很多人的关注。一些人很想反驳李群那不可思议的观点,便写信问了其中一些问题。这信李群一封一封的看了,也认真的一封封的写回他们。这可是一批对科学有兴趣的人,自己得好好回答,让他们慢慢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。有人说科学是一种信仰,李群也不觉得这论点有什么硬伤,毕竟牛大牛的晚年也跑去信上帝了,他信上帝竟然还是经过严密的推导。但李群还是偏向于科学是一种方法。由于承认世界是物质,而后产生的一种方法论。在古中国持世界物质的这一看法的人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伽利略,哥白尼光用自己的脑袋就推出了这地球是在转的,并且围绕着太阳在旋转的。仔细想想,如果不是科学在世间有着如此广的应用,就算他们推理再过严密,也大有反驳之士。对啊,如果让我们光看这理论的推导过程,你会完全相信他论述的东西?因为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,伽利略被判了死刑,他死的时候还在喃喃道:“它确实是在转动啊!”

    伽利略这样绝对理性的人在没有亲眼看到地球再转,光从理论推出事实,坚持认为它在转,这样的人物是超越时代的人物。普通的百姓多相信直观所见,本身对这样非直观的理论有种天然的排斥。这也不能怪大众太愚蠢,事实如此离谱,你光从一堆数据里推出了这个结论,对他们来讲说服力显然不够。因为你的计算很可能出错,你的推理也可能出问题,他们又看不懂你的计算,无法反驳你。话语权虽然掌握在一小撮人手里,但是人们可以选择不相信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

    比如讨论400年前牛顿遇到的“第一宇宙推动力”的问题,现在仍在争论纷纷,物理学家以一年一个模型的惊人速度解释这个问题。你一个理论出来,虽说你逻辑严谨,模型精妙。普通大众仍然像看天书一样看待你的论文,你觉得你的理论无懈可击,但是仍有很多人持怀疑观点。这发展越来越快,模型越复杂,谁也没有把握完全解决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还是那句话,科学是在反复的试错中前行,你提出的理论即使看起来很完美。如果背后没有坚实的事实依据,总有人以怀疑的眼光挑错。这种疑问却不是阻碍科学发展的,恰恰相反,李群认为这是科学发展的动力。疑问你可以用你的理论反驳,却不能强词夺理。当一个理论刚一出,就没有任何声音发出,这是老师在教书,而不是在探讨世界。

    现在就有很多人攻击李群那套四季昼夜理论,这理论实在是太过出人意表,让人无法相信。而李群本人也无法精确的计算地球绕日的轨道和月球绕地的轨道,这需要大量的计算。李群只能引导他们不要光攻击这套理论本身,而是假定先承认这套观点,有什么与事实矛盾的地方,自己可以一一解答,或者自己提出全新的观点解释这其中的缘由。

 &n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