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,他呆呆地仰望着天──青天白云雁断空;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,他还是痴痴地盯着天边,蓝海无垠,空荡荡的。
“我想放风筝。”他看着我咧嘴笑。
我望着他的轮椅。
“我能走的,只是慢罢了。”他殷切地盯着我。是的,他只是腿脚不方便罢了,切了一截骨头,使两脚长短不一,走路是不大方便。
“好,下次天气好我带你去。”我说,虽然窗外天晶云闲。他也只是笑笑,没再说什么,其实,他并没有奢望我可以满足他这个要求,奢求,只是笑笑,默默地。这个表情使他看起来很早熟,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。
在最后几个月,他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少,也越来越简单。
“我要抱抱。”有时半夜他痛得睡不着,就会对我说。当然,他只会在我没睡着的时候提出这个小小的要求。所以,晚上我已经养成习惯,隔一会儿我就会自动醒来,如调了闹钟似的。因为我知道,如果我睡着了,他即使痛得再厉害,也不会哼一声的。
“我是男人,不怕痛。”每次我心痛地“责怪”他的时候,他就拿出这个借口,九岁的孩子
“你痛你怎么不出声!”他母亲叹气。他母亲为了生活和药费,一天到晚都不在家。但是,只要他母亲在,他总会跟我有说有笑。
“好,抱抱。”我抱起他,他背后全是汗,痛出来的。有时我在公司忍不住发火,我知道,他是想着我第二天要上班,不愿意吵醒我。于是,在我“养成”晚上定时醒来这个习惯后,他终于放下他“男人”的架子。因为,要忍住那种痛苦而脸不变色,再男人的男人也做不到。
然而,如此“男人”的男孩,在每次下雨,都会无法抑止来自内心的痛苦。但他还是不吭声,只是默默地流泪。我知道,每次下雨,他都会不禁回忆那个雨天
“又在想以前的事了?”我坐在他身边。我用“以前”这个词,企图使他舒服一点。但对于他来说,那不是“以前”即使很多年后,回忆起来,还是历历在目,刻骨铭心。
他没说话,只是擦去眼泪。很倔强,就跟他母亲一样。他母亲,在那个雨天,看着自己的丈夫倒在一群穿制服的人脚下,血跟山茶花一样绽开,在雨水横流的街面,绽放。那时,我第一次看见他,在雨里,滂沱,纷瀌,趴在他父亲那已经冰凉的胸膛上,看着天,痴痴地说“爸爸,带我去放风筝”他母亲在丈夫死的过程中,愤怒、痛苦,但没有哭,然而,当看见他,自己的儿子,静静地擦去父亲脸上的血迹的时候,崩溃了,哭得一塌糊涂,天昏地暗。
我第一次看见他母亲哭,认识这位母亲十八年。
似乎那次的恸哭开了先河,尤其在他最后的几个月,他母亲几乎每天都哭得不成人形。
因为,要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子慢慢地死,是天底下最残酷的酷刑与痛苦。
“我想放风筝。”他看着我咧嘴笑。
“好,下次天气好我带你去。”我说,每次我都加上一句“天气好了,你的病好一点了,就带你去。一点。”
“真的?”每次听到我后半句,他都会很灿烂地看着我。
“真的。”我没有骗他,虽然我跟他母亲都不认为他会好起来。我们想的是,给他一个希望。也许,我们是很残忍,让他带着根本不会实现的梦想痛苦地活下去,直到医生为他盖上白色的床单。
“你很喜欢飞?”我问。
他笑着摇摇头“我就是想放风筝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爸爸说我生日带我去公园放风筝,他答应过我的。爸爸对我说,你跑啊,跑快点,风筝就飞得高高的。我说,我跑得那么快,爸爸你会不会找不着我。爸爸说不会,他永远都在看着我呢。”他看着我“带我去放风筝,我就知道爸爸在看着我了。”
最后,我送了一只风筝给他母亲。
“不知道,你放风筝的时候,他会不会看着你,在天上”我说。他母亲看了看风筝,仰头看着天,春天了